我从一个企业IPR的角度来谈一下我对布局的理解。
我觉得专利布局应该从技术角度出发,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:
1、全新领域全新技术及非全新领域的核心模块
因为是核心的技术,且是新创的,所以优先考虑全面的专利布局,把能申请的专利最好都申请上,包括基础模块、核心模块以及不太重要的边缘模块。尽可能的把想到的可行的方案都申请专利,哪怕跟最优方案相比可能效果没那么好,但是你丢了,别人捡到可能就是宝。
2、核心模块的技术突破
如果是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领域,而且比较核心的模块已经有了相关的专利申请,那么就要考虑该核心模块的其他技术可行性以及可行的改进方案,并申请专利,用专利围墙将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包围。保证后续自己实施的时候不侵权,如果竞争对手对核心模块进行改进,则很可能落入到保护范围,这样再谈交叉许可也就比较容易。
3、非核心的技术改进
非核心技术的改进方案可以适当申请专利保护。
上述的专利布局是比较费钱的,需要投入比较多的资金和人力才能完成。保护的全面但是成本高。
4、还有一种布局方式是针对某一核心路径的布局,找到方案的最优解申请专利保护。
当技术解决方案是实现某一技术主题目标所必需的,很难绕开它,回避设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时,比较适用这种模式。如果不是特别必须的方案,很可能被别人绕开,而且你的技术方案可能会成为别人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