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当地时间10月28日,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更名为META,将业务聚焦于发展元宇宙。小马哥发布公开信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,从现在开始会以元宇宙为先,Meta将围绕元宇宙进行全新业务。此消息一经宣布,本就热度极高的元宇宙就像被添了一把柴火,烧的更为旺盛。
国内的科技巨头们也争先恐后地宣布开始布局元宇宙。而行业冥灯罗永浩罗老师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:未来在科技行业需要做的很多事,都是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元宇宙,无论是否愿意。从这点出发,我们的下个创业项目,居然还是一家所谓的‘元宇宙公司’。
当这一个罗老师还在筹划怎么开启元宇宙的大门时,另一个罗老师罗振宇早就靠定价29.9元的《元宇宙6讲》网课,售出4万多分,大赚一笔。
元宇宙就像是一个等待挖掘的宝藏,引来各路人马、各色人物陆续入局。
那么元宇宙到底是未来科技走向还是概念炒作圈钱,我们需要从元宇宙究竟是什么讲起。而元宇宙是一个务虚的超大的概念体系,具体词义解释与其来源已被无数文章科普,这里我就不多赘述了。我们从务实的角度,从实现元宇宙的7个层次聊聊元宇宙能否持续发展下去还是成为昙花一现的概念。
从上图能够得知,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产物,与网络的基础架构还是基本相同的。
第一层:基础设施层,等同于网络的物理层,对应实现的技术包含5G、WiFi6、6G、云、7nm-1.4nm(芯片技术)、MEMS(微机电系统)、GPUs、材料等。从而能够得知,若想打造一个完美的元宇宙,需要以上技术做坚实的基础。
第二层:人机交互层面,该层面涉及到的技术包含有移动终端、可穿戴设备、触觉感应、手势控制、语音控制、神经控制等。
第三层:去中心化层,该层面涉及到的技术包含边缘计算、AI人工智能、微服务、区块链等。
第四层:空间计算,该层面涉及到的技术包含3d引擎、VR/AR/XR、多任务处理界面、地理空间映射等。
第五层:创作者经济层,该层面涉及到设计工具、资产市场管理、工作流程、商业方法等。
第六层:探索层,该层面涉及到的技术包含广告推广、智能展示、消息推送等。
第七层:体验层,也就是应用层,其涉及到多个领域包含游戏、电子竞技、影院购物等。
以上这7个层次是实现元宇宙的基础,每一个层次都是元宇宙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,特别是前4个层次需要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。
从而能够得知,如果某家公司号称自身是一家元宇宙公司,但其没法拿出证明自己技术实力的证据(前四层次里面列举的技术产品),那么多半可以确定这家公司不大靠谱。这里说的证据,必不可少的便是专利。证实一家科技公司是否具备真实实力,最好的证据是看他家的专利。
我们拿元宇宙里最经常提到的VR技术举例来说,使用专业的专利数据库,输入VR虚拟现实的关键词,我们获得如图2所示的检索结果。
从上图能够得知,对于VR技术,近五年的专利申请量,我们中国的企业的专利量已经超过了了Facebook、微软等科技巨头。如果华为某天喊出我们推出元宇宙,大家也不会感到惊讶。当然了,专利申请量仅仅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各个公司的科技实力,并不是很全面,却也足以说明我国对虚拟现实技术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程度。
元宇宙对于2021年是一个具备相当热度的词汇,当然了从技术层面,元宇宙还离我们很远。
《三体》作者刘慈欣直言不讳指出,元宇宙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,最终会引导人类走向死路,百度副总裁马杰认为元宇宙在算力、算法和高昂的VR内容制作成本这三大难点突破前,都很难真正走进现实。
诚然,元宇宙目前看来还是镜花水月,但是它为人们点明了一个方向,为每一个向往元宇宙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的目标。因而,我们更要踏踏实实,投入更多研发力量,为以后的元宇宙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,而非跟风潮去炒元宇宙这个概念,让元宇宙沦落为一个流行。